(0757)22666666
2025年11月17日下午,由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校友会和四川分会支持,预见能源共同发起并承办的“光储与电力供应链协同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联盟名誉理事长率团出席并发表致辞。
作为行业聚焦前沿趋势的高端论坛,本次论坛由预见能源发起,并全程策划执行,汇聚一众政企行业权威代表参与,围绕政策导向、市场机制、央企战略、省域交易规则、“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思想碰撞。
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发表致辞。她表示:如今光伏、风电、氢能技术百花齐放,锂、钠、氢等元素跨界融合,储能技术实现多元突破——这不仅是能量形态的华丽蜕变,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光储产业的落地生根,是国际能源转型浪潮中,中国供应链给出的绿色答案。我们不再是单向索取能源,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与自然的协同,让光伏捕捉阳光、储能平衡波动,这正是光储供应链的核心价值。从能源文明的哲学方面出发,能源从来不是生产原料,它是承载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力量,它的本质应该是向上而生、至善为本的价值追求。
国家能源局四川能源监管办原党组书记、监管专员,华北电力大学校友会四川分会理事长马军杰发表致辞。他表示:能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支撑,推动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更是我们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一宏大进程中,光伏、储能与电力供应链的协同发展,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新型电力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棋”。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胡朝华发表致辞。他表示:国网四川电力作为四川省主要的电网规划、建设、运营和电力供应企业,从始至终坚持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推进四川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是全力服务新能源发展,二是全力促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三是全力推动科技产业融合。
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姚福明发表致辞。他表示:“光储共生” 与 “供应链共赢”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一体两面。大渡河正致力于打造“水风光储”一体化协同的标杆。我们不仅是在建设电站,更是在编织一张以水电为稳定基荷、光伏为绿色增量、储能为核心调节器的多能互补智慧网络。
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党显兵发表致辞。他表示:推动新能源与电力供应链深层次地融合,关乎能源安全,关乎绿色发展,更关乎我们每一位行业参与者的未来。从西藏昌都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芒康昂多1800MW光伏基地,到新疆、云南、山西等地多个百万千瓦级光伏项目,再到连续中标山西、内蒙古混合储能与大型电化学储能项目,四川电建业务已经遍布全国,并渗透风、光、储、荷等多个新能源赛道,期待未来与各位携手,共同开创光储与电力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通威股份光伏事业部总裁、能源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通威智慧能源(四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星宇发表致辞。他表示:目前仅靠光伏的规模化并网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电网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可调节的刚性需求,光伏竞争力需要储能的深层次地融合才能充分释放,光储一体化发展,不仅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发电侧到应用侧的系统重构,从发电侧到应用侧的系统重构,真正具备和传统能源光储平价,和原有传统能源同台竞技、同台竞争的综合实力。
与此同时,大会开启了“能链新质”调研行活动。作为活动总协调、预见能源创始人夏命群提出:过去十年,中国能源行业经历了史诗级转型。风电光伏装机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领跑,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此次调研行将聚焦“新质生产链”与“现代供应链”两大主线+标杆企业,作为一颗种子,让50家企业的痛点被看见,100个合作需求被匹配,种子将会成长为推动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森林”。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针对能源行业进行了政策分析及落地实践情况探讨。她认为:我国电力需求呈刚性增长,预期“十五五”继续保持比较高增速。用电负荷特性变化显著,尖峰负荷屡创新高。电力市场可以推进灵活性资源配置,提升调动灵活性资源能力。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改革处处长、中电联电力市场分会副秘书长孙健探讨了当前的电力交易机制创新实践。他认为:随着能源转型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力装机会继续保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的新趋势,新能源未来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市场间协同运作水平的不断的提高,有效促进了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中国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原副主任、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新能源运维专委会主任张晓朝分析了央企的新能源发展的策略与落地实践。他认为:低碳的非化石能源(尤其是风光为主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正在逐渐替代高碳的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从远期来看,非化石能源将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彦硕发表题为《“一带一路”新能源合作机遇与落地实践》的主题演讲。他提到: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不一样的地区因其天然资源、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的差异,在新能源的开发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景。“一带一路”沿线则是全球风光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资源禀赋极佳。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发表题为《新型储能高水平发展内涵》的主题演讲。他提到:锂电储能存在安全差、成本高和回收难三大痛点问题。新型储能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有三方面内涵:安全基础、经济核心和绿色保障。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李黎发表了题为《新能源发展与安全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他提到:传统能源转型已从环保议题升维为全球经济安全的核心保障机制。通过替代化石能源实现深度减排,加速新能源部署,成为遏制温升曲线的关键路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变成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这一里程碑式的转变,标志着全球能源结构郑重进入低碳转型的新阶段。
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李斌为综合能源供应链链主、虚拟电厂供应链链主举行授牌仪式。
江苏万帮太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储丹发表了题为《基于AI的交易型虚拟电厂创新与实践》的专题演讲。他提到:星星充电打造了全球最大移动能源网生态,交易型虚拟电厂具备三方面的特征:多级分层架构、精准预测能力、高效决策能力。通过协调储能系统、光伏、充换电设施、电动汽车、需求响应和填谷辅助服务等多种要素,能轻松实现整体的经济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优化运行。
固德威慧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川渝区域负责人周琪祥先生发表了题为《以“源网荷储智”为核心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专题演讲。他提到:固德威已经走过15年,经历了从传统电力系统到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变,其本质是从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高碳、 刚性、 集中式”系统,转向新能源主导的“低碳、 柔性、 分布式”系统的范式转换。
中科海奥智慧能源集团董事长陈滋健发表了题为《聚变+AI·智驱光储新生态》的专题演讲。他提到:中国能源转型面临三大机遇:破解能源结构难题、抢占产业竞争高地、重构能源格局的契机。中科海奥的实践可以被看作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中国方案,作为产业生态的“连接器+放大器”,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突破新能源项目在技术、政策、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实现协同共赢。
上海天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灿发表了题为《独立储能投资及运营实践》的专题演讲。他提到:天炜新能致力于成为全世界领先的绿色储能运营商,深耕源网侧储能资产的投资开发运营和全国电力交易领域,持有并运营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电站,运营表现持续保持着地区领先。
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发表了题为《新能源背景下的热化学储热技术》的专题演讲。他提到: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热化学储热技术正成为能源转型关键路径。该技术依托钙基、镁基等材料,实现高密度、多温区热能存储,储能密度突破2000kJ/kg,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已在火电灵活性改造、太阳能稳定供能及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展开应用l,助力电网调峰、实现低碳供汽,为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本次论坛成功搭建了一个高端对话平台,全面展示了在政策、市场、技术、资本等多重力量驱动下,光储与电力供应链正加速从独立发展走向深层次地融合。各方代表的深度研讨与思想碰撞,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革命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明确的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